宝光瑰宝

返回列表

宝光瑰宝丨梁代龙首铭文千佛造像石碑

时间:2023-05-07        编辑:本站

在我国以千佛命名的山、崖、洞、塔、殿、院比比皆是,而以千佛命名的碑碣却罕见。宝光寺文物精品馆所藏千佛碑,堪称稀有而珍贵的佛教文物。

拓印(1).jpg

我国现存的千佛造像,大多为隋、唐以后的遗物,而宝光寺内的千佛碑,却刻造于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(540年),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。

此碑的出现,有其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:梁武帝萧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,他以佛教为国教,在国内大兴佛寺,广造佛像,尤其名山胜地、通衢要道,千佛造像更不可少。

梁时的新都,乃蜀中的富庶之区,锦城的北门锁钥,当属造像之列。但因新都地处平原,无可供造像的山崖,故刻千佛于碑碣。此碑成于梁大同年间,所以又叫做“大同遗碣”。

现在碑上还依稀可见“大同六年建立”、“大唐咸通四年岁次癸未”、“大元至元太岁己卯”等历代题记。

IMG_8956(1).jpg

经考证,这座碑上刻的是现在贤劫千佛。根据佛教的说法,人类所处的大千世界,经过若干亿年成周期兴灭一次,叫做一劫。

按照时间顺序,又分为过去庄严劫、现在贤劫、未来星宿劫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劫之中,各有千人得道成佛。

由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现在贤劫中第四位得道成佛者,故千佛造像多为现在贤劫千佛。

石刻坐佛像,最大的是乐山凌云大佛,它高达七十一米;最小的可算宝光寺这座千佛碑的佛像,它们的高度仅有五厘米。

IMG_8979(1).jpg

这些佛像,双手合十,趺坐莲台,纵横有序地排列在高一百七十五厘米、宽六十五厘米、厚十四厘米的碑身四面,足有一千之数,真是巧夺天工!此外,碑正中有-穹隆状龛窟,内刻有一佛(释迦牟尼)二菩萨(文殊、普贤),佛祖正襟危坐,菩萨侍立两旁。

IMG_8959(1).jpg

碑背面还有释迦牟尼的法身、报身和化身佛像,身后衬以火焰形灵光。碑楞下端为东、南、西、北四天王,手执法器,勇武威严。碑额中心为接引佛,佛座下刻二力士,佛左右刻“双龙蟠缀”,两条舞龙形体矫健,首尾相接,别有神韵。碑下配以圆形莲花座和六边形盘螭座,使碑身更加庄重稳固。

纵观此碑,造型奇巧,雕技精细,佛像、动物、图案布局得当,形态自然,线条优美,闪耀着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绚丽光彩。

IMG_8967(1).jpg

在千佛碑碑额的接引佛下,刻有只脚印。别看它只有十七厘米长,若按碑上佛像的比例折算,是相当大的。刻制佛的大脚印,在我国并不多见。

据成都昭觉寺清康熙年间石刻的《释迦双迹灵相图》题记所述,释迦牟尼在逝世前,曾站在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:“我现在即将涅槃了,特别留下这双脚印,百年之后,将有无忧王(即公元前3世纪统一印度的阿育王)到这里来弘扬佛法。”

微信图片_20230507151848(1).jpg

可见,许多佛教圣地刻制释迦牟尼双脚印的目的,是希望佛教教义广被天下、世代相传。

但是,千佛碑上刻的是单脚印。考其单脚印,国内其他地方尚未见到。据我国东晋高僧法显在其所著的《佛国记》中说,现今斯里兰卡中南部的圣脚山顶,有一只长约一百厘米的脚印,乃是释迦牟尼来此说法时留下的,这是一只左脚印。

而千佛碑上刻的却是右脚印。右脚印的来历和含义究竟如何,至今还是巴蜀之谜。

千佛碑原在新都另一座古寺——正因寺。后寺庙遭到损毁,千佛碑也一度流落民间,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文物部门曾拨专款修建碑亭,保护这块千佛碑。

IMG_8942(1).jpg

经过文物部门和宝光寺的竭力抢救,才于1973年将此碑移入宝光寺存放,这件珍贵文物才得以保全。


文章来源:冯修齐  著《宝光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