匾额鉴赏
返回列表《宝光寺匾额鉴赏》之戒堂篇
时间:2022-10-03 编辑:本站
宣律戒堂
说 明
戒堂位于大雄宝殿西侧,重建于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由前堂、正堂、两厢构成。前堂属于西庑的一部分,面阔五间,进深十檩,堂前上方悬挂有题为“宣律戒堂”的匾额。正堂和两厢紧邻前堂而建,围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四合院,正堂为悬山顶,面阔五间,进深十三檩,堂内正中设壁龛,供奉着阿弥陀佛像,两旁有禅榻,为沙弥受戒居住的地方。
赏
悬挂于戒堂门前。上款题“嘉庆四年己未(1799)春日”,下款是“主席佛德立”。长2.4米,宽1.1米,系楠木材质,该匾为金字红漆底,边无杂饰。年代久远,其金粉已经褪落成白色。此匾结构简洁大气,题款字为行书,中间主要四字为颜体楷书,用笔轻重分明,节奏强烈,整体厚重雄强,端正而不拘谨,庄重而不呆滞。出自一个和尚之手笔,足以窥见佛德和尚书法造诣高深,融佛心于字中,其字岂非也具佛法手眼?
析
这是当时宝光寺的方丈和尚自题的戒堂匾,意思是宣讲佛教律学、以戒律传授为根本的地方。在佛教中,戒律是一切修行的基本,故有语说:“戒为无上菩提本”,在佛法里的修学次第上,佛在世时以佛为师,佛灭度后以戒为师,因戒而生定,因定而发慧,由慧则觉。其实宝光寺这种大丛林已经具备了传授三坛大戒的能力,正步人宝光寺复兴的全新阶段。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,一个寺院的佛法兴盛与否关键是看是否具备传承佛法的能力,此时的宝光寺不仅完成了建筑的复兴,还具有了佛法禅学的兴盛和律学的完善,奠定了其作为川西平原大丛林的地位。
评
“三坛大戒”,是转凡入圣的一个大熔炉,也是出家僧人一生中的一个最大转折点。过去受戒,是先出家一段时间,对佛教教规教仪有了一定认识,确实要求出家为僧,决定一生献给佛教事业以后,再请示和尚受沙弥戒,方丈和尚同意后,才受“沙弥戒”。自己能守住沙弥戒不犯,再三请示方丈和尚,要求受“比丘大戒”,方丈如同意,才又请十师,给予授比丘大戒。比丘大戒也能守持,每条戒都不犯,才请示方丈再受菩萨大戒,此为三坛大戒圆满具足。
“戒律”为三藏三学之一,通于诸宗,而唐南山道宣津师特依五部律中之四分律弘通戒律,故称之曰律宗。四分律者,佛灭度后百年依昙无德罗汉而成别部,中国传译之,至唐之南山而大成。
静心抄经 培福修慧
抄经是一种修行方式,因此最重要的是在于持之以恒,不要半途而废,以培养自己长期的精进心。什么叫做精进呢?凡事能够持之以恒,并且养成习惯,就是精进!
佛经有云:“书写经之一行半句,能够成就大愿。”在佛法的熏陶下,一片虔心自能滋养智慧和福报。一笔落下,你可在闻经中收摄身心,同时在习字里颐养性情。
抄经仪轨
1、洁手净案,整肃身心,关闭手机
2、合掌默念:“南无(namo)本师释迦牟尼佛”三称
3、收摄身心,专注抄经
4、抄经圆满,读经回向
5、整理桌案,欢喜告别
抄写完的经书可以留作纪念、送人或置入寺院经藏。
上一篇:名匾鉴赏之念佛堂“行愿往生”匾
下一篇:《宝光寺匾额鉴赏》之戒堂篇(一)